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医学心理学 > 第二节 心身疾病发病的有关因素

第二节 心身疾病发病的有关因素(1/1)

    一、应激与应激源

    (见心理应激章)

    二、应激反应及其形式

    (见心理应激章)

    三、紧张刺激的致病条件

    紧张刺激能引起心身疾病,这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刺激的质和量以及刺激的持续作用时间;二是接触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对刺激的反应形式和程度;三是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一)紧张刺激的质和量以及作用时间

    紧张刺激的质和量是对个体作用而言的,一般认为,对个体有特殊意义,并达到一定强度,会导致机体防御机能崩溃,引起机体平衡失调,进而引起疾病。突然性超强紧张刺激是可以致病的,它的特点一是突然发生;二是超强刺激。这种刺激对人来说,无法预料,并且是难以承受的,例如,天灾、降临,亲人惨死,突然惊吓等。持久性恶劣刺激也可以致病,它的特点是劣性刺激接踵而来,机体的调节功能无法应付,或者劣性刺激导致长期的情绪低落,使自我调节功能受到损伤,无法进行自我调控,而使机体遭致损害。当然,长时间的劣性刺激要比短时间的刺激更容易致病。

    (二)个体对刺激的认知和评价

    任何个体对所接触的刺激首先作出主观性的分析和评价,据此便可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这种认知和评价受刺激的性质、个体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健康状况的影响。这种认知和评价包括对刺激的来源、刺激的性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可能造成的后果等的认知和评价,例如,有人因受诬陷遭迫害,感到愤恨、冤屈,形成心理上的打击,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而有的人在感到冤屈的同时,为坚持真理而斗争,却倍感骄傲和自豪。这都与人的认知和评价有关。错误的认知和评价常能引起心身障碍,导致疾病。

    (三)个体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

    一般说来,个体的心理状态和个体心理特征不同,对同样的刺激认知和评价就不同,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反应也不相同。众所周知,a型行为模式的人,易患冠心病;被动、依赖、顺从、少交际、情绪不稳定的人,容易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癌症病人的个性特点是心境不佳、悲观失望、忧郁寡欢,不愿发泄内心的不满。个性方面的弱点和行为方式可以构成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并可影响疾病的演变和预后。

    (四)个体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

    学者们普遍认为,不同生理特点的人对心身疾病有不同的易感性。有高血压素质的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患高血压病;胃蛋白酶原水平高的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患溃疡病。在同样应激条件下,有相同生理特点的人,不一定都患同样的疾病,这与机体的健康状况有关,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发生应激事件,更容易引起疾病。

    (五)其他影响因素

    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知识水平,政治修养和社会地位不同,经济状况和社会角色不同,生活经历、经验不同,对紧张刺激的反应也不相同,这些都影响紧张刺激的致病作用。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