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 > 第442章 导火索(上)

第442章 导火索(上)(1/2)

    这段秘密的会晤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位孔“夫子”隶属屈服孔家哪一房,亦无人得知。

    白莲教的斗篷客卖队友传递消息,为的不过是讨个孔家的人情,免得孔家出事,毁了白莲教总坛最大的粮食采买渠道。

    虽说天下粮仓如今多集中于湖广。

    可是湖广一带是浙东党的自留地,高门大户,地主相声彼此抱团取暖,血脉勾连。

    将湖广一带的衣食住行,垄断的水泼不进。

    白莲教虽与浙东党中的某些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他们谈的存在,就是替这些人干脏活的,到底见不得光,又怎么可能在粮食供应盐铁这方面的供应渠道留下这么大宗的,证明他们与白莲叛党勾结的往来记录呢。

    所以,后娘养的一般,不愿意被掣肘的白莲教高层,只得远交近攻的,往荒芜的北境大地中唯一的世家——曲阜孔家使劲。

    只有保障了自己的命脉,不被他人拿捏。

    他们这些白莲角的高层,才能平等地坐在浙东党及一些高门大户的桌上和他们平等的对话,争夺利益。

    所以,他们才是最希望孔家能保持稳定的队友。

    北境,怎么乱都无所谓。

    孔家不能乱。

    这才是白莲教斗篷客非要与孔“夫子”会面的原因。

    否则就他们过往这么多年合作都未曾出过问题的买卖,又何苦画蛇添足的来一场面对面的交流呢?

    只是。

    无论是自觉尽到了义务斗篷客也好,亦或是不觉得还有族人敢如他们一般妄为的孔“夫子”,都忽略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人心。

    就如黑格尔那句谈论历史的名言。

    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当夜,孔家就聚拢了各房主事,族老,在祠堂开启了族会。

    议题一共三个。

    如何应对田亩清障之国策?

    朝廷派人查账时,那些赊欠的,未缴的税款该如何填补。

    以及,对族内粮库存粮的走向的讨论。

    前二者都很好理解。

    曲阜,在圣人嫡传这块招牌的扶持繁衍下,早已经近乎沦为了孔家的实质封地。

    只因在曲阜境内,莫说这些粮税田税的收缴,就是所有官员的推举,任免,都是曲阜孔家在负责操持。

    有元一朝。

    那些地主乡绅也不过在这些异域蛮夷的有意纵容下,通过包税制,才体验了一把何为土皇帝。

    只这一回,就已经让不知多少高门大户地主乡绅,仿佛吸了毒品一般再也戒不掉,乃至于大明星立之后,不知多少宗民变起义,都是因为这些享受了包制的好处,却被明朝剥夺了特权心情不平的情况下,明里暗里鼓动他人民变造反,给朝廷添赌。

    也顺带替自己出一口闷气。

    而孔家。

    却已经在曲阜一地,当了上千年的土皇帝了。

    “这田亩不能清啊。”

    有本房底蕴不足的,首先便激烈反对道。

    “如今那位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主,一旦被他清丈完了田亩,摸清楚了天下各族的家底,往后这粮税田税什么的,可就和咱们扯不上半点关系了。”

    这些个本身底蕴不足,又无什么本房的买卖扶持填补家用的族人激烈的反驳出声道。

    “所以呢,你想怎么做?”

    “和朝廷对抗吗?“

    “你也不瞧瞧,如今大明兵锋正盛,大将军徐达坐镇北平,周遭卫所多如牛毛。”

    “就算整个区府的官府都出自我孔家又如何,你还能指挥得动这些兵卒?”

    “且不说如今的大明日报触角正层层渗透,田亩清障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多少庶民借机拿回了曾经被抢取豪夺的田地,还弄清楚了自己到底该交多少税。”

    “如今周遭百姓到底是心向孔家还是心向朝廷。”

    “你敢赌吗?”

    有人出言反驳,句句真实到戳心窝子的话,让满堂所有人的面色都凝重起来。

    “那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往后让咱们的族人都亲自下地耕田,我堂堂孔圣后人,衍圣公一脉的颜面还要不要了?”

    “天下读书人还如何以我孔家为表率。”

    “我就不信了。”

    “他洪武皇帝,还敢冒天下读书人之大不会对我孔家挥动兵锋。”

    纵如孔家人,被逼急了的时候,也是顾不得什么礼仪廉耻的。

    但他这话倒也不算夸大。

    能从春秋战国一直传承至今,古往今来,唯孔一家。

    魏晋风流也好,五姓七望也罢。

    俱已被扫入历史的尘埃。

    不管别人是否愿意,承认如今的孔家不管是主动或是被动,都已成为了事实上天下读书人的门面。

    动孔家,纵然如孔讷这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