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证确凿”的,尚且在应天府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真要来狠的,到底会爆发出怎样的影响力,谁也不知。
但不管是大明日报也好,田亩清障也罢,都在事实的一点点的蚕食着这个曾经的千年世家的名望和影响力,步骤缓慢却坚决,不容置喙,没有余地,这才是让孔家人真正坐立难安的根结。
若朝廷只是要个脸面。
他们大可以配合的龟缩十几二十年,给老朱这个面子。
毕竟是千年世家,就算族人众多,家底之雄浑,也足可以让他们抛却这些田亩的进项,依旧逍遥快活数十载。
可看这些清丈官员的手笔。
这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分明就是在刨他们的根呐。
听着祠堂内族人们激烈的争辩。
坐在首座上,不时还一手掩住口鼻,轻声咳嗽的孔希学终于开口道:“行了。”
“田亩清丈之事,毋需再议。”
“朝廷清丈的决心已然跃于纸上,两轮科举,大肆招揽官吏万余人。”
“一旦有人想反对,丢官罢爵只道寻常。”
“这就是洪武皇帝的做派。”
“也朝廷敢如此强推清丈的底气。”
“就算我们能阻挡一时,也成功抵挡了一时,可往后呢?”
“没人会记着我们孔家的好。”
“但继位的皇帝,一定会记着咱们孔家是如何落了皇室的颜面。”
“往后一代两代三代接连针对。”
“纵使咱们千年诗书传家,朝廷不宜妄动兵锋,可长此以往软刀子割肉,咱们扛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