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他师从文宗静庵公,不亏名师出高徒。
可惜我们上门拜访,无缘结识,倒是一件憾事。
吴梁笑道:“现在他和我们可是同科同年,下月还要同进殿试,宜淳也不用遗憾,有的是结识的机遇。
宜淳这次名列第三,可是紧随贾琮之后,为杭州府争了光彩,或许你和贾琮结识,一见如故也说不定。”
两人此刻都有些志得意满,吴梁看到一旁周严的神情,连忙收住了话头。
说道:“葆坤兄勿须气馁,本年会试失利,大不了三年后卷土重来,以葆坤兄的才情学识,必定能够蟾宫折桂。”
林兆和也劝道:“希文所言不差,科场胜败乃常事,葆坤兄虽稍挫折,但成事者皆厚积薄发,葆坤兄学心坚韧,必能如愿以偿!”
周严叹息道:“我不像两位贤弟,少年勃发,青春正盛,我是岁月蹉跎,不知何时能够成事。
我等平俗之家出身,无气运家势可以依仗,想要走青云仕途,唯有苦读诗书一道。
没想到我多年苦熬,没有一日不勤勉,没有一时敢懈怠,偏偏就是时运不济。
反而贾琮这等贵勋子弟,锦衣玉食,官爵加身,得天独厚,已是这般机缘荣盛,偏偏还能锦上添花,摘得会元之荣,天道不公啊。”
吴梁听了周严的抱怨之言,也是微微叹息,他知道周严年近四十,对于科举进仕愈发焦急,本次会试落榜,心有怨怼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林兆和听了周严的话语,眉头不禁微微一皱,他和周严的交情,并没有吴梁这么紧密,所以也不做多言。
周严抱拳说道:“先恭喜两位贤弟金榜登第,我先要回族亲别苑,稍作收拾,过几日便要返乡。
来年卷土重来,或许还能在神京和两位贤弟重逢。”
吴梁说道:“葆坤兄,今日你精神不济,不如我和宜淳送你回去吧?”
周严脸色微微一变,说道:“不敢道劳动两位贤弟,今日你们二人登第,只怕有不少同年要庆祝,盛情心领了。”
说着和两人挥了挥手,便独自离开。
吴梁倒是忍不住有些叹气,林兆和看着周严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