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中原省,这个曾经饱经战火蹂躏的地方,如今正努力恢复秩序,重建家园。
在稳定了省内局势后,中原省政府曾计划与第一战区的中央军携手合作,共同向鄂省的日军发起一场凌厉的攻势。
他们希望通过这场战斗,彻底打通长江中游航线,为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
然而,就在一切准备就绪之际,国府中央却突然出手干预,使得第一战区最终未能参与此次军事行动。
对于王淳而言,他迫切需要长江航线来运输大量的难民。
同时,掌控长江意味着拥有更多战略选择,可以顺势而上,深入巴蜀,或者一路顺流而下,夺取长江中下游的华夏精华地带。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毅然决然地决定从华北地区再次抽调一支精锐部队,包括一个装甲师、另外两个装甲旅以及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南下中原,进攻鄂省。
进入冬季后,北方的战事渐渐平息,只剩下胶东半岛上的十万日军还在苦苦支撑。
而这条战线正是八路军与新四军的主战场,他们英勇奋战,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
面对如此局面,78集团军深知不宜轻易介入,以免影响整体战局。
因此,他们决定集中力量,全力进攻鄂省,以期取得更大的胜利。
第八装甲师在钱炜打指挥下,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率先对盘踞在武胜关的日军第7师团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这支原本驻守在东北、隶属于关东军的第七师团,于今年上半年被调入华北地区。
他们曾在进攻第一战区后驻守在中原省,但随着战局的变化,78集团军发动了对华北的决战。
由于战事进展不利,日军第七师团不得不从中原省腹地撤回信阳,并一直驻守在武胜关这个战略要地。
武胜关,作为北屏中原、南锁鄂州的关键地点,扼控着南北交通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日军第七师团选择在此坚守,无疑给了第一战区和其他部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78集团军成功发动华北决战并取得胜利后,国军第一战区在卫立煌将军的指挥下,也曾经试图对武胜关发起攻击。
然而,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最终结果仍然令人遗憾——未能攻克武胜关。
这充分显示出日军第七师团作为日军常设师团的强大实力,其战斗力远非一般华夏军队所能抗衡。
山城的国府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在全力以赴地将那些滞留在西南一带的难民全部送往北方。
他们甚至不惜出动军队来";帮助";难民回乡,而这个过程充满了令人愤怒与扼腕叹息的事件。
幸运的是,管涔山政府展现出了出色的统筹能力,成功应对了这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无疑是对这群平均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的年轻人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这次大迁徙中,充足的粮食和棉衣成为了重要的物资保障,令人惊讶的是,连这些管涔山的政府公务员都不清楚,他们的司令长官究竟从哪里弄到了如此大量的物资。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气温不断下降,但难民们归乡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经过连续两个月的努力,难民们终于回到了家乡,并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如今,不再需要国府的动员,大批逃难的北方民众已经自发组织起来。
他们一边积极联系各处的管涔山联络处,获取最新的信息和支持。
另一边则迅速聚集形成小队伍,迫不及待地踏上归乡之路,向着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迈进。
当时间来到接近元旦之际,整个北归的逃难民众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 3200 万人之巨!如此庞大的规模简直令人瞠目结舌,难以想象。
然而,尽管已经有如此众多的人踏上了归家之路,但仍有无数人源源不断地加入其中。
考虑到天气寒冷,为了确保这些人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78 集团军在皖省和中原省设立了大量救助营。
这些营地全部由军队遗留下来,为北归的国民提供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让他们在这里度过漫长的冬季,等待春天的到来,然后再回归故乡。
原本有人担心这么多的难民将会给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甚至可能拖垮整个军队。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那些说风凉话、等着看笑话的人的脸。
无数从救助站传来的消息表明,这些回家的民众绝大多数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身体状况良好。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是,78 集团军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发动了对鄂省日军的进攻。
这一举动完全出乎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