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赵王势力庞大,窦、王、李等七家勋贵,皆参与动乱,现已伏诛。”
“启禀陛下,各族甲胄全部入库,在册好甲一万余套,残甲十一万套。”
“启禀陛下,太后欲要用周李氏为质,计杀洛阳影卫,请陛下派遣中郎将协助。”
皇城。
御书房。
金丝龙榻之上,圣武皇帝正襟危坐,一丝不苟的在处理洛阳乱事,
崔中书与丁至孝全程陪同,商师成虽然也来了,
但他基本闭目养神,佛系参政,皇帝不问,他就不答。
某一刻,圣武皇帝停下江南豪笔,
他冷脸对着冯公公,带着愠怒,呵斥道。
“中郎将是客将、孤将,朕用一次少一次,若是立了大功,朕拿什么赏赐?”
“赏无可赏,最后杀了项盖吗?”
“叫李林国去,些许江湖人物,有他足够了。”
龙阶金台,圣武皇帝似乎被洛阳乱象,搞得心烦意乱。
他怒不可遏,背对众臣,摔了几份奏书,
丁至孝眼尖,他看见都是建安军不敌赵王,损兵折将之类的事。
龙台上,项济良久才平静。
他叹息一声,叫住了即将离去的冯公公。
“告诉母亲,礼遇周母跟明空,周云得军心,事情太难看,面上过不去。”
御书房外,虽是冬季,
可皇家宫殿,依旧草木众多。
冯公公离去后,崔右相眼神闪烁,本不想言,最终还是咬牙开口了,
“陛下,太后此事,臣觉得有些下作了。大丈夫行于天地间,岂可用家眷做文章。”
寂静!
御书房里寂静的可怕。
这是当面质疑皇帝啊,如果是以前,项济憨厚还好说。
但如今,圣武皇帝明显是吃人的恶龙,如此说,简直是找死。
闭目养神的商左相睁开一丝眼缝,看了看相貌堂堂的崔官人,
不禁露出冷笑,随后继续闭目。
龙台之上,项济龙眼冰冷,注视崔中书良久后,才意味深长的说。
“是朕干的吗?”
闻言,崔中书不禁一愣:太后干的,不就是皇帝干的?
太后……?
这一刻,崔中书呆滞了。
他仿佛不认识皇帝,项济对付周云还可以说是保皇位,保项楚基业。
可项济竟然连自己的母亲也要算计,这就有违天道了。
事情崔中书一听就明白,欲要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太后有违道义,用此等下作手段,必惹来建安军众怒,
很多人还没看清楚形势,时代已经变了。
若是过去,也许皇帝拿太后没办法,毕竟有权贵和祖宗之法。
但如今,大楚已经是项济一言堂了,
他干任何事,只需要一个借口而已。
龙台之上,项济背身而立,其威如深渊,声如定海道。
“护龙司,百年底蕴,武力众多。此司本是太祖好意,但如今掣肘天子,该回归皇帝手中了。”
这是要剪除宗人府跟太后的力量啊!
御书房里,崔中书跟丁至孝低头皱眉时,左丞相商师成开口了。
“启禀陛下,太祖之才,古未有之,其三权分立更是巧夺天工。改革宗法一事,请陛下三思……”
商师成尚未说完,圣武皇帝便抬手阻止,他披靡天下的道。
“太祖说过,各王只管百年事,百年自有英雄出。”
“大楚已过百年,王朝积弊,不中兴就要灭亡了。”
“朕要让大楚成为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随后兴雄兵,扫平宇内。”
高度集权!
这个词在北疆长期出现,崔中书跟项济并不陌生。
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好处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坏处就是容易体制僵化。
金砖之上,崔中书面露忧虑道,“陛下,高度集权后,天下各事,大而不强,可能靡弱,请陛下慎重。”
“哈哈哈,”前方龙台,项济笑了,笑的自信无比。
“哪有完美的政策?大楚权贵之害日久,朕改革两年,但效果低微。”
“既然好言相劝,无济于事。朕只能兴刀兵,以恶达善!”
御书房里,崔中书还想劝,
但见到丁至孝一直使眼色后,也只能作罢。
皇帝有心是好的,但崔中书长期治理政事,
他很清楚,皇帝动一,下面会动十。
门阀权贵固然有其害,但也有其利啊。
自幼书香门第,大楚士族中,人才何其多,皇帝如此一刀斩,后果难料。
--------------
洛阳。
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