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六百二十八章 何以魁天下

第六百二十八章 何以魁天下(2/4)

,两人并没有得见。

    ……

    此时,皇极殿外响起隆隆鼓声,这是为殿试设置的报时更鼓,时间已至巳时。

    因对比会试一场持续九日,殿试的时间非常短,从辰时开始到日落时分便结束。

    为提醒应考贡士掌握时间,皇极殿外更鼓每过一个时辰,就会敲响一次。

    此时,离殿试正式开考,过去时间尚不久,大多数贡士还在揣摩题意,许多人不得要领,只有少数人动笔拟稿。

    沉闷急促的鼓声,隐含着难言的压抑,在皇极殿周围盘旋不散,让许多殿试贡士心弦瞬间紧绷……

    对于贾琮来说,面对殿试甚至比会试轻松许多,因他下次春闱只为取进士之资。

    能够得中会试头名会元,已是极大的意外之喜,进士及第的目标也已达成,此刻心思多少有些无欲无求。

    相比于首排安坐的前十名进士,人人心中都燃烧着夺魁天下的野望,贾琮应试的心态异常松弛。

    或许正是这种豁达的心绪,让他的文思更加敏锐通达,只花了少许时间罗列纲要,理清思路,便开始下笔应答。

    臣对:闻帝王之统御天下,仁政福德泽被四海,必有其为政之本焉,必有其施政之要焉。

    夫用人不可以不慎,吏治不可以不清,律法不可以不威,此三者至,则治天下可成大瑞也。

    盖所谓治政之本何也?人主之一心是也。所谓施政之要何也?人主之一心行仁是也。

    何为仁者,正溯之气,忠正之情,严慎之举,谢名去望之勇,扶摇天下之心,勿为妇人之善,勿为庸者之忍。

    故仁以举贤,而爱惜人才,则收用人之效矣。仁以择吏,而澄清吏治,则成廉洁之风矣。

    仁以司法,抚循黎民,震慑阴邪,则致丰饶之象而臻国泰之愿。

    尧舜禹三代之盛,所以庶政毕修,民生克遂,而登圣君之德,此道得也。

    故善治天下者,不恃有操驭天下之术,而恃有治省吾心之道。不徒有勤勉殷政之德,而贵有忘情利天下之心。

    由是而至,尧舜禹三代之丰功伟烈,不难见于陛下治年矣……

    ……

    贾琮提笔在草稿上答题,刚开始还一边斟酌字具,一边书写,速度从容而缓慢。

    写了几段之后,思路渐渐通畅,下笔凝滞消退,书写愈发果断迅捷,常有一气呵成之感。

    等到殿外午时的鼓声响起,不少应考贡士不免更加紧张局促,他们很多人刚列过草稿纲要,还没开始正式撰稿答题。

    贾琮听过钟声,暂时放下笔墨,从随身考箱之中,拿出五儿准备的干粮,细嚼慢咽几口,填饱几分肚子。

    虽然贾琮只是寻常进食,但还是引起周边考生的注意,羡慕叹息者有之,脸有不屑,但心有慌张者亦有之……

    殿试虽在天下最尊贵之处举行,但皇家并不会为考生准备饮食。

    因殿试只持续一个白天,数百应考贡士还在宫内开伙,似乎有些不太庄重……

    所以贡士入宫殿试,是允许带少量干粮食水,入宫时金吾卫虽会盘查,但盘查重点是入宫之人有无凶危之物。

    一般的干粮和用水,金吾卫都是看过就算,更不会像会试那样,盘查小吏会防范考生在食物中夹带作弊。

    能够会试上榜的贡士,都是学问精深之人,殿试又是从不黩落,要说贡士会在殿试中作弊,都是无稽之谈。

    虽然贡士入宫殿试,随身携带干粮食水,但会像贾琮这样,意态闲适的拿出来享用,却是其中少数。

    一是因为殿试持续时间短促,贡士应考时间有限,恨不得拿所有时间揣摩题目,撰写答题,吃食的时间也是能省就省。

    二是宫中殿试有不太人道的规定,应试贡士不得如厕。

    殿试时间短促,数百贡士还要在宫中吃拉,实在有损皇家威严。

    好在殿试时间不长,贡士们只要控制好饮食,几个时辰熬一下也就过去了。

    即便有人真的饥渴难耐,多半也是像贾琮这样,饮水润口,干粮几口,也就草草收兵。

    不然饮食过量,引起祭奠五脏六腑的欲望,那不就不仅是出丑,还会坏了贡士的终身大事……

    ……

    贾琮吃过干粮,便准备继续答题,即便他已胸有成竹,还是不敢过于耽搁,实在是殿试时间紧促。

    写完草稿,还要誊写正卷,不容错别一字,时间怎么都不算充裕。

    他略微思索片刻,继续提笔写道:

    臣俯读制策有曰:朝廷简任贤良,共襄治化,如何当用其才,如何当称其职。

    《诗》曰:歌菁菁者莪,在彼中阿。言长育人才之道矣。

    简拔贤良,转迁旧衙,观其才器,度其德行,量其勤勉。

    贤能少私欲者升之,无未竟之案者升之。旧衙有功者荣迁,原任无功者留任……

    臣俯读制策有曰:阴弊佞臣,贪风不息,诛求下吏,以奉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